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五千年华夏文明看山西”之美誉(4)

2019-06-02 18:07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由炎帝之少女而化为精卫鸟,再由鸟而变为泉神,乃至雨神,直至后来完全融入发鸠山民众生活中,成为凡事皆可来祈祷的、可亲可敬的俗神。精卫不仅是发鸠之神,更是发鸠之魂。

发鸠山主峰老方山是全县的制高点,海拔1646.8米,山势矗立,巍峨险峻。峰顶依崖临谷有一组造型别致,古朴稚拙的道教建筑——南崖宫。虽地处林区深处,主体部分却皆用不饰雕凿的原石垒砌而成,不用石灰与泥浆粘缝。遥望若石头古堡,高下错落,疏密有致,浑然天成。与雕梁画栋的仙山楼阁相比别是一番意趣。除南崖宫外,整个方山峰顶还建有真武宫、北崖宫、医祖庙等几组道家宫观。

与境东南藏于名山之幽谷的法兴寺、崇庆寺不同,这几组宫观都落址在高山之巅。道教认为:山峰的凸点是天地交汇之处,神仙出没之地,也是道士羽化升仙的中转站。故道观大都建在名山之巅。原石筑庙则是道家返璞归真,自然无为思想的形象诠释。

南崖宫东南有避风台,前临深谷,后无山护,四面开阔,但却在任何时候都无一丝风息。相传当年铁拐李背着三升连翘寻访天边时,在此处小憩,不想一阵大风吹来,将袋子里的连翘子吹的满山遍野都是。拐李大仙十分恼火,唤来风婆,命她再不准往此吹风。从此就留下了这自然奇观避风台,也留下鲍店药材大会上的“长子药材三大宝,党参、连翘和酸枣”之中的第二味地道药——发鸠山连翘。

古城老庙

长子古城之古,可追溯到尧王长子丹朱。唐《十道图》云:“丹朱城相传丹朱所筑,在县西,周二十里。”长子古城之盛,则可追溯至秦汉与北朝之西燕。史载,长子城曾作为秦汉两代上党郡治所在地达410年。公元386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定都长子,历时九年。确切可证的古城,则是战国时期的韩国古城,该城约1.5平方公里左右,197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对古城址进行过勘测。1986年8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全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嘉庆版《长子县志·卷二》载:“旧城周二十里。晋末,慕容永加筑为都。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昭义节度杨天吉就东偏建小城,知县赵惠成之,贺允中继修,即今城也。周五里一百八十步。”,本文所言古城,即杨天吉、赵惠缩建之城。考察城中古庙,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儒家思想对这座小城的深刻影响。从文庙、武庙、城隍庙到崔府君庙、天王寺、北高庙,建造者赋予这些庙堂的教化功能要远远大于它的宗教性能,皆带有鲜明的儒家色彩,大都可以划归儒教祠庙范畴。

提及儒祠,自然要先说文庙,文庙座落于古城东大街路北,1996年1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相关史料记述,文庙原址在县衙署前西侧,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移建今址。此后经历代不断的扩建与重修,规模日渐宏阔。据清嘉庆版《长子县志》“学宫图”中描绘,文庙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影壁、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两厢建祠堂、斋舍、经阁、殿署等配套建筑数十间。整组建筑轴线分明。

今除大成殿、金丝堂尚保存完好外,其余旧建均已无存。大成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平面投影近方形,单檐歇山式建筑。檐柱有侧脚,柱身收分明显,角柱升起,殿内金柱未减,柱点完整,仍然沿袭着宋式做法。外檐柱顶不施普排枋,而用大檐额承托檐下斗拱,殿内梁架为原木略加砍制而施用,元代特征显著。殿顶琉璃脊兽为明代修葺时所增置。殿内保存着明嘉靖十年(1531年)《御制正孔子祀典说》石碑一通。碑身阳面镌刻有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刻制的《宣圣遗像》一尊。采用传统工笔画中“钉头鼠尾描”技法白描而成,线条流畅,刻制精细,为难得佳品,殊可宝贵。

文庙由创建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兴新学止,八百多年间,这里始终是官办儒学的最高学府,故文庙也称“庙学”或“学宫”。据《长子县教育志》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后期,它曾为本县培养和输送过25名进士,104名举人,368名各类贡生和近2万名秀才。”

文庙东侧,与之仅一墙之隔的是崔府君庙,俗谓府君庙。庙内主神崔珏,对于长子县乃至整个上党地区来说是一位具有着非同寻常意义的地域性大神,非常规性神祗可比。首先是他的称谓“府君”,府君是子女对亡故父母的尊称,自置长子县迄今,数千年来在这方土地上做过父母官的人数以百千计,他是唯一一位被整个长子县乃至整个上党地区尊称为“府君”的县太爷。其次他还是唯一一位生前就被立祠敬奉,死后更是久祭不衰,香火长盛的府君神。第三,他还是一位官史记述简略模糊,民间叙事却异常生动详实,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的地方执政者。第四,在上党地区众多地方神中,他是唯一一位由长子县府君神而最终发展成为华夏大地上遍享俸祀的冥界大神——掌生死簿判官的传奇式人物。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