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626”国际禁毒日前夕,本报记者探访北京一家(2)

2019-03-10 06:44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两年后,解除劳教和毒瘾的老盛回到家中。原来的毒友们又纷纷找上门来,“真是挡不住,待在家里没事干,又吸上了。”这样的事情在随后近10年里重复了3次。2007年8月,看了报纸上的介绍,解除第四次劳教戒毒的老盛来到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

  成立于2007年2月的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是全国8个依托劳教场所建立的戒毒康复中心试点之一。禁毒法实施后,中心收治以京籍为主的、完成生理脱毒的吸毒人员,通过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在3年内消除吸毒人员惯有的懒散消极、好逸恶劳,为他们回归社会做好准备。中心主任孙本良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市天堂河劳教所副所长。

  “刚进来那会儿,以为康复中心和原来的劳教所差不多,就是换了块牌子。住了几天,发现差别太大了。进来第一天,中心就和我签了协议,住多长时间没有强制规定,吃住、上课、健身、检查身体都是免费的。”老盛说。

  据孙本良介绍,协议规定,戒毒人员必须完成生理脱毒、尿检结果呈阴性、没有重大疾病,需遵守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是作息时间、外出请假、不定期进行尿检吗啡测试等;中心为签约戒毒人员提供各项免费的服务,包括食宿、学习教育、日常管理、康体训练、职业培训以及基本的医疗服务。

  “康复中心像一个大家庭。”中心副主任陈小同告诉记者,中心工作人员都是天堂河劳教所的民警,工作时一律着便服,与戒毒人员以师生相称。陈小同之前是天堂河劳教所某戒毒大队的大队长,中心接收的几批康复人员中都有他曾管理过的劳教人员,“完全改变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这里,你就是他行为上的老师,心灵上的朋友,生活上的伙伴,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也更有成就感。”

  老盛对自己在中心的生活很满意。周一上午听老师讲《论语》,下午自由活动;周二、周三听老师讲如何做到心理健康和戒毒的主要方法……没课的时候,可以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去网吧上网玩游戏,按时作息,周末还和其他戒毒人员一起看电视,看老师给他们放的影碟,宿舍有单独卫生间。记者在中心采访那天,中午11点半,老盛到食堂打饭,干烧鱼、圆白菜炒豆腐泡、清炒黄瓜片,主食有馒头和米饭。

  从2007年8月到2008年4月,老盛在中心住了将近一年。后来,有朋友约他出来做生意,老盛离开了一段儿时间。生意做完了,老盛找不到活儿干,又来到中心,“就是觉得在这里生活舒心”。

  老盛的表现使他连续两年成为中心的“康复之星”。去年“6·26”国际禁毒日那天,他和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在大兴区的几个社区发放禁毒宣传品。

  老盛告诉记者,今年国际禁毒日期间,他要作为禁毒志愿者去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我一定要告诉这些孩子,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赶时髦去接触毒品。毒品这东西不仅害自己,还害家人、害社会。”

  老盛早年离异,和儿子、母亲共同生活。他因吸毒4次被劳教,年过七旬的母亲伤透了心,不让他进家门,两个姐姐也和他断绝关系。如今老盛的变化,已经让母亲重新接纳了他。老盛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不能一直住在中心,能出去找点儿事做,好好尽尽孝。”

  帮助戒毒者重返社会任重道远

  “老盛是我们中心成立两年多来康复治疗最成功的例子。”中心工作人员唐老师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在他看来,能够使老盛保持了两年多没有复吸的根本原因,是所处的康复中心这一环境实现了“三无”——无毒源、无毒友、无吸毒情境。

  唐老师告诉记者,业内有一句俗语“脱毒容易脱瘾难”,“按照国际公认标准,生理脱毒期一般为7天至10天,彻底戒除毒瘾则需要3年,前提是在非常纯净的环境下进行。”

  怎样确保每一名经过生理脱毒的戒毒者在纯净的环境中彻底戒除毒瘾、不再复吸、真正回归社会?多名从事戒毒康复的人士认为,家庭和社区的支持系统最重要。

  “禁毒法规定的戒毒制度涵盖了从戒毒到巩固的全过程,对吸毒人员重在教育和救治,我们在实践中的最大感受是戒毒者完成生理脱毒后,家庭在督促、防止戒毒者再次进入之前的吸毒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他所居住的社区、街道在他重新被接纳、被认可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唐老师说。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