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传教士为何讨人厌?

2019-06-23 01:22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德国人强占胶州湾的借口是“巨野教案”,而要说起中国近代史上层出不穷的教案,必须要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说起。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在后来上千年的发展中,逐渐演变为罗马公教(在中国称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在唐朝的时候,天主教的一个派别曾传入中国,当时被称为景教。明中期至清初的时候,由于东西方新航线的开辟,罗马天主教修会派出了大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这使得天主教有所传播并产生了中国最初的一批教民。

当时前来中国传教的天主教修会主要有耶稣会、方济会和道明会等,其中又以耶稣会势力最大。耶稣会是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罗耀拉在巴黎创立,其成立不久便开始向亚洲派遣传教士,第一个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抵达广东,随后而来的知名传教士还包括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在这些早期的传教士中间,意大利人利玛窦最为人所熟知,他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的时候来到中国并通过结交中国士大夫的方式,以尽量提高天主教的声誉。在他的影响下,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先后受洗入教,后人称之为“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23)

在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和徐光启等中国学者的合作下,他们翻译和撰写了许多有关天文、历算、地理学、物理学及语言学的著作,促进了当时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后来的传教士南怀仁、张诚等人也得到了康熙的信任并为他们的传教提供了便利。由于与官方关系良好,耶稣会在中国发展比较顺利,在崇祯十年(1637年)时便发展了教徒四万人,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更是达到三十万人。

方济会(也译称为方济各会,或译称为法兰西斯会)是天主教托钵修会派别之一,其在拉丁语是“小兄弟会”的意思,因为他们都身穿灰色会服,故被称为“灰衣修士”。方济会提倡过清贫生活,初创时会内不置产业,靠双手工作为生或者行乞,故为托钵派。

道明会(又译为多明我会)也称“布道兄弟会”,是1215年由西班牙贵族多明我所创立,其会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称为“黑衣修士”, 道明会也是托钵修会的主要派别之一。多明我会的高奇神父在1631年从菲律宾进入中国传教,但在高奇神父去世后,接替他的黎玉范神父却惹下大麻烦,其引发了中外教会史上著名的“礼仪之争”,结果便是使得天主教在中国上百年的的努力几乎化为泡影。

历史上,利玛窦等传教士为了传教而采取了尊重中国文化的做法,这引起了方济会和道明会传教士的反对。黎玉范神父来华后,他在向教廷的报告中指责耶稣会宽容中国信徒的祭祖、尊孔等行为,有违教义,由此爆发了教廷与清廷的“礼仪之争”。这场争论从东方发展到西方,一共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清廷的“百年禁教”。

“礼仪之争”的实质,其实是天主教是否应该适应中国文化的问题。在后来的传教士中,很多人不愿下功夫学习中国文化,也没有像利玛窦早一辈的传教士那样对中国文化习俗给予应有的尊重,他们大都带着欧洲文化至上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习俗采取轻率否定的态度,加上各修会之间的私利之争,最终引发了这场“宗教地震”。

1704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发布教谕,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祀孔,并派遣特使铎罗前往中国觐见康熙。铎罗不敢和康熙发生直接冲突,后来却走到南京的时候以公函的形式公布了教宗克莱孟十一世的禁令,并声称凡违反禁令的人必须赶出教会。康熙得知后大为震怒,立即下诏将铎罗押解到澳门拘禁,并明确声明教皇无权干涉中国事务。不仅如此,康熙还命令所有在华传教士必须向内务部申请“印票”(即“永居票”),印票上写明姓名、年龄、来华日期及永不回西洋等内容,无印票者一律驱逐出境。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传教士怕触犯教规而拒领印票并被迫离开中国,而另一部分人这领取了印票,以继续在中国传教。(24)

1715年,“礼仪之争”愈演愈烈,教皇克雷芒十一世重申前禁,违者与异端同罪。1720年,教皇派遣的特使嘉乐来到中国,请求康熙允许传教士和教徒遵守教皇《禁约》,康熙看完《禁约》后批示道:“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堪况西洋人等无一通汉书者,说言议论,令人可笑者多。今见来臣告示,竟与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此乱言者,莫过于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25)

<<上一页 1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