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142年前法国传教士在南京种法桐 现向南平移11米

2019-06-16 01:28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142年前法国传教士在南京种法桐 现向南平移11米

  142年前,法国传教士倪怀伦在南京石鼓路边种下了一棵法国梧桐。这棵具有历史意义的参天古木被命名为南京市“001号悬铃木”。和它一起成为“001”的,还有悬铃木树荫下的南京市首家“新式小学校”——石鼓路小学。今年,大树下的“新式小学校”将要迎来自己的140岁寿诞,四面八方的校友将重新回到母校,共同追忆童年时代“大树下的课堂”。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悬铃木下建起“新式小学堂”——

  不再死读四书五经,还要学习自然和数学

  虽然名字叫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但若要按照地理位置来区分,石小其实并不在石鼓路上,而是坐落在同样古韵流芳的秣陵路128号。“学校的诞生,的确是在石鼓路上。” 石鼓路小学校长余多慈对学校的历史如数家珍,“学校的建立和发展,都肇始于一位名叫倪怀伦的法国传教士。”1873年左右,传教士倪怀伦在今天的石鼓路上建起了一座天主堂。两年后,就在这座天主教堂内,倪怀伦又开创性地开设了一所小学堂,这正是石鼓路小学的前身。

  遗憾的是,由于资料缺失,学校当时的校名已经无据可考。(作为教会学校当时无校名,后由教会学校转为私立学校称之类思小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初建的校名一定和石鼓路无关。记者在一份清末的地图上看到,当时学校所在的天主堂,位于一片街区的西南角,南临小丰富巷(今石鼓路),西临螺丝转湾(今螺丝转湾)。(天主堂街上)

  学校建校之初,倪怀伦从法国带来了法国梧桐的树种,由他亲手栽种在天主堂内,这棵法国梧桐成为了南京市的“001号”悬铃木,树荫下的“小学堂”伴随悬铃木的成长,也逐渐“人丁兴旺”。从最初的十来个学生,到后来记者在档案馆见到的厚厚一打学生花名册,倪怀伦亲手将现代化教学的新风潮“种”在了南京。

  和旧式私塾相比,这所“大树下的新式小学校”,给南京带来了扑面而来的“西洋学风”。和中国传统的私塾完全不同。在学校里,学生用不着向老师跪拜行礼,老师也不惩戒责罚学生。学校开设的科目,也不同于传统私塾中的四书五经,而是包含自然科学、数学这样的现代学科。

  “大树下的课堂,”写满童年记忆——

  4个班的体育课有大树荫,孩子们一点都不嫌热

  历经清末、民国,百年历史里,“新式小学堂”经历了从类思小学、爱国小学到石鼓路小学几度更名,不论如何改变,挺拔苍天的悬铃木依然是石小校园里最显著的“植物地标”。

  “抬头看大树的时候,我的帽子会掉下来。”校友张娴的记忆里,大树“高”得需要费劲抬头,才能看到树顶。“算起来,树龄现在有一百多岁了。听老教师说,以前树下面可以坐四个班的学生,夏天在树下上课,一点儿也不觉得热。”余校长告诉记者,一百多年里,石鼓路小学送走的毕业生已经无法用数字来计算,但学生们无论走到哪里,对于这棵百年老树的依恋依然浓得化不开。在石鼓路小学读书的光景,就像“001号悬铃木”的遒劲根须一样,牢牢地长在了记忆的深处。

  毕业多年以后,一位曾经在石鼓路小学就读的网友“声情并茂”还用极为动人的文字写下了童年时代“大树下的课堂”:“石鼓路小学吸引我的却是那棵参天大树……那时候我记得无论是课间或者是放学的时候,我们三五成群的同学都会围绕古树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每当我置身于那样的场景,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热情地拥抱着大树,那画面真的美极了。”

  “声情并茂”在文章中写道,每天放学回家前,自己都会去抱一抱校园里的大树,“虽然树干十分粗壮,我每抱一下,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稳健和自然静美的瞬间,那一刻在我的心灵中,会涌动着无限的遐想与对未来充满美好而珍贵的憧憬。”

  这张孩子们手拉手环抱大树的黑白照片,依然保存在石鼓路小学教学楼中的校史长廊里。百年的时间冲刷着记忆,虽然只能通过校友们的文字去想象和体会,但字里行间的美好,却依然历久弥新。

  大树的“新主人”,还是“石小人”——

  石鼓路的孩子们认养了曾被移走的“001”号

  1998年,南京园林部门进行古树普查,石鼓路小学里的这棵法国梧桐,被挂上了“001号悬铃木”的牌子。悬铃木是植物学上的称呼,不过南京市民一直将这种树称为法国梧桐。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