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登革热来袭,如何预防应对?(图)

2019-03-09 06:1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图为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

 

 

图为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

 


  根据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通报,截至10月12日零时,今年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0325例。疫情凶猛来袭的背后,清远也未能幸免。截至12日零时,清远登革热累计报告病例84例,相比去年的2例,可以说是爆发性的增长。

  据省疾控中心的初步判断,清远已有明显传播途径、传染源,严重暴发登革热疫情的风险明显增加。对此,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的《关于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出,目前,全省疫情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蔓延态势,疫情防控工作形势非常严峻,防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使清远的疫情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清远各地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

  登革热来袭,究竟是什么导致?市民又该如何招架应对?对此,记者采访多个专家,一一为市民作答。

  蚊子是罪魁祸首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每年7月到11月一直是广东登革热高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研究员李德新表示,今年广东登革热暴发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正处于广东登革热的高发期,降雨量增加导致蚊子较多,同时易感人群增多;此外由东南亚等地区的输入性病例引起局部性暴发。他表示,我国每年都有数百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因此登革热的出现不是一个特殊情况。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副院长陈晓光教授认为,今年清远乃至广东的登革热疫情呈现出的特点非常明显。“发病急,数量多,今年全省登革热病例已经突破3万,清远虽然病例数额居中,暂未出现死亡病例,但是在粤东西北城市中排名靠前,比较严重。”

  陈晓光还比对检索了多年来的发病病例数据,他认为造成这几次登革热流行的共性因素主要在于周边国家或地区登革热大流行,造成输入性传染源增加;今年雨水多,造成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孳生地增加,继而蚊媒密度上升。此外,今年夏季超高温天气多,也造成伊蚊的生长周期缩短、密度增加,同时使登革病毒更适合在蚊媒体内复制扩散,从而媒介伊蚊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能量更高。

  二次感染最易引发重症

  登革热由四种不同却紧密相关的病毒引起,包括DEN-1、DEN-2、DEN-3和DEN-4。感染一种病毒并恢复后,机体对该病毒具有终生免疫,但对此后感染的其他三种病毒只有部分和短暂的交叉免疫。随后感染其它种类病毒会增加罹患重症登革热的危险,原因主要是抗体依赖增强作用。也就是机体首次感染登革病毒所产生的抗体,可与二次感染的登革病毒结合为免疫复合物,后者通过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物质,不但不能对抗二次感染的新病毒,反而促进这一新病毒进入这些细胞中复制,提高感染率,从而引起重症登革热的发生。

  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表示,登革热的死亡率因地不同,像东南亚的死亡率就很高,原因在于这些老疫区不断有二次感染的问题,患重症登革热的机会相比广东大很多。广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本土病例,都是因为输入导致的本土传播,“广东有柴火,只要周边地区扔一把火种进来,就很容易点燃,”何剑峰表示,“重症登革热如果不治疗,死亡率非常高,但现在治疗方案上并没有问题,只要及时发现治疗,死亡率是很低的。”

  婴幼儿、老人及孕妇是重症高危人群

  据了解,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云南、浙江等地。

  “登革热主要发生于雨季,在广东省为5—11月。”清远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工作人员表示,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感染登革病毒后,人体会对同型病毒产生较巩固的免疫力,并可持续多年,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则可能因为体内的免疫反应,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

  临床显示,重症登革热高危人群主要是二次感染患者、伴有基础疾病者(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等)、婴幼儿、老人及孕妇、严重营养不良者等。

  感染登革热后,潜伏期一般为3—15天,通常5—8天。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24小时体温可达39℃以上,发热一般持续5—7天。

  清远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感染登革热之后,很多病状跟感冒发烧类似,所以很容易被市民忽略。但登革热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市民若有“三红”和“三痛”症状,得去疾控中心或指定地点检查。

  提醒

  登革热症状特征:“三红”和“三痛”

  登革热疫情不断,近期,清远各大医院感冒患者明显增多。医护人员介绍,由于登革热前期症状和感冒相似,比如都有发热、头痛等问题,很多患者可能早期不太会引起重视,“感冒的患者都要在导诊处量体温,如果患者体温超过38℃,我们会问他最近是否被蚊子叮咬过,是否有去过广州或者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地区,以此来加强早期鉴别。”

  医生提醒市民,虽然登革热也会有发高烧、头痛、疲乏等类似感冒症状,但同时还有眼眶痛及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很多人还会在发病5~7天后出现皮疹。而且登革热的“三红”和“三痛”症状有特异性,可据此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三红”指面、颈、胸部潮红,像喝醉酒一样;“三痛”指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

  支招

  如何正确灭蚊?

  登革热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预防登革热,少不了要做好灭蚊工作。家居如何开展灭蚊?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蔡松武主任医师为市民支招灭蚊。

  杀灭成蚊,专家建议使用杀虫喷雾、蚊香等制品,电蚊拍也是一个环保的选择。气雾剂正确的喷法是45度角,由下往上喷,平着喷或向下喷效果不好,因为喷出来的颗粒直径为20~50微米,要保证这些含有杀虫剂的颗粒能够在空气中保留一段时间,弥漫和悬浮在那里,才能让飞行中的蚊子接触到。


  蚊香则建议使用燃点式蚊香,黄昏是蚊子活动的最高峰期,天黑前在密闭环境下点蚊香2~4小时,蚊子就被杀死了。这是因为除虫菊酯被加热后其烟雾可使蚊子因神经麻痹而丧命。除虫菊酯可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对人体危害相对较小。

  电热蚊香,虽然也含拟除虫菊酯类化学药物,但多为散发出气体,从而驱赶、熏跑蚊子,因此建议使用时最好不要关严门窗,留点缝隙适度通风,一方面尽量减轻对身体的伤害,另一方面让蚊子有路可逃。

  文字整理 刘秋宜

  图片统筹 王良珏

netease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