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内容

代表委员建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对App分类监管

2019-03-25 12:40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代表委员建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对App分类监管,提高准入门槛

2019-03-10 22: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互联网 /手机 /隐私

原标题:代表委员建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对App分类监管,提高准入门槛

   直播、短视频、语音、学习类App等多平台存乱象

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其中,10-19岁占比17.5%,而初中及以下的群体人数占比达56.9%。

代表委员建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对App分类监管

“少女妈妈”直播走红网络。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手机App迅速崛起,日益丰富的网络传播内容对处在“三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短视频与直播平台却不断被曝出低俗、色情、造假等乱象。在平台背后,还隐藏着混乱的未成年人交往圈。南都2018年3月报道,15岁少年通过二次元网站教唆10岁幼女恋爱和离家出走。同月,多家短视频平台被曝存在大量“少女妈妈”的视频,平台热捧早孕网红。记者调查发现,原本定位于记录美好生活、记录世界的短视频平台,成为展示假冒化妆品、山寨奢侈品的橱窗。监管风暴下,各平台发出声明,将加强内容审核。

然而,在各类社交音频语音平台,或赤裸或隐晦的色情内容正以多种新形式蔓延,受众不乏未成年人。南都记者2018年4月27日报道,在一些音频平台,“磕炮”教程、剧情类ASMR内容大打色情擦边球,部分内容露骨;在一些语音平台,有用户连麦公开“磕炮”,还有人以此牟利;在多家社交平台,甚至有人发布明确针对未成年人的有偿交友信息,言语挑逗。

不良信息渗透至多个网络平台。2018年10月至12月,南都推出多篇调查报道,揭露国内多款知名学习类App存在的乱象:有的App官方微信公号中含大量不雅、性暗示内容,有的App内含大量游戏,甚至助推孩子“氪金”。

此外,未成年人给平台主播进行巨额充值和打赏的事件屡见不鲜。南都曾报道多篇未成年人打赏之后,家长要求平台退款的新闻,纠纷甚至诉诸法院。今年1月21日,南都报道15岁女生充值50万打赏映客主播,起诉要求退款,最终平台判退4万。

成因:缺乏法律与监管,手机App制作门槛低

“我国目前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网络安全的立法层次低、范围窄。”方燕在调研中发现,大量未成年人痴迷网络游戏、迷恋网络社交,互联网存在网络陷阱多、不良信息频出现、技术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App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风险丛生。”彭静说,我国当前对App的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针对App的前置审批程序,App上线仅需应用商店进行形式审查即可,很多App游离在行业监管外,缺乏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调研发现,开办学习类App这样的在线教育平台几乎是零门槛,教育主管部门难从资质、内容上严格把关。”

在监管制度方面,彭静指出,目前我国适用于App监管的专门性规范只有《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效力层级较低,规定较为原则,难为App监管提供有效法律支持。

缺乏政策法规与监管的背后,催生了网络平台与手机App的无序发展。长期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孔涛认为,良莠不齐的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健康安全形成较大冲击,亟待关注解决。

“部分App可以直接下载注册并完成应用,把用户直接等同于成年人,缺失对未成年人保护条款。”孔涛调研发现,部分针对成年人的App并没有实名认证,或者显示年龄在多少岁以上者才能注册,但在实际注册中并没有限制,只要填写手机号就可以顺利使用,认证形同虚设。

在保护未成年人个人隐私信息方面,他还发现部分App的隐私政策对未成年人信息保护只字未提,存在未成年人信息泄露现象,培训学校等机构通过学习类App倒卖学生信息的黑灰产业案件屡见不鲜。

孔涛注意到,部分App不惜走低俗化的路线,内容充斥着色情、暴力等相关信息。究其原因,他分析,App制作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广告推送、App内充值等,部分企业为了盈利,扩大受众面,不设置未成年人的保护条款或者形同虚设。

“当前App制作门槛低,App数量的增长大于网友数量的增长。”孔涛说,这也导致部分App为了吸引眼球特别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做出违规行为,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