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良心药铺”让良心蔓延(图)

2019-03-23 13:36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良心药铺”让良心蔓延(图)

 

方联海在给客人抓药。 黄柏添 摄


踏着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在弯弯曲曲的小巷穿行,初冬的冷风中不时弥漫着阵阵草药的清香。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的一条老街上,九龄堂药铺在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和铁花的肆意飞溅中静默。
日前,当记者走进药铺时,药铺的第12代传人——76岁的老中医方联海,身穿一件黑色中式对襟土布褂子,戴着厚厚的方框老花镜,正翻阅着一本线装旧医书。
今年10月13日,方联海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被授予“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称号”。对于方联海而言,这一称号授予的不仅仅是他个人,更是在360多年12代传承中,世世代代坚持卖“良心药”的九龄堂药铺。
卖“良心药”是祖训
360多年前,方联海的祖上在重庆市巴县开药房“万森堂”。后来因为被当地土匪抢劫,无法立足,流落到了江津区中山镇。为了感念中山乡亲为方家提供住宿,方家开始上山采药,当街摆药摊,给穷苦人免费送药。方家人还特意从医书里抄录很多单方和偏方,给吃不起药的人选用,在民风淳朴的小镇上,方家药摊渐渐有了起色。
“祖辈叮嘱过,我们开药店是要感恩,卖‘良心药’是祖训。”方联海用江津方言说这句时,格外加重语气。在方联海身后,古铜色高大双层药架,在天花板和地板之间,上下相抵,紧贴墙壁而立。药架的上层摆放着青花瓷罐,罐口绑着用楷体写上药名的红布条;下层是一格格的小抽屉,抽屉上的把手,已被磨得圆润锃亮。
为了确保药材质量,药铺后专门推出了一大片空地,方家人用肩挑背扛,用青石铺成暴晒药物的场地。只要天气好,一家人就将一袋袋各种不同花色形状的药材,用一篓一篓木竹编成的浅篮,排排铺开。
有人说,方家人傻,草药吸了水汽,才能重量大增,多挣钱。但方家一直坚持晾晒的做法。如果碰到梅雨季节,“我们就去买一些生石灰,用竹篓装好,放在草药旁,吸去水汽,保持草药干燥。”
每次晾晒草药,方家人就一起背诵,“五加皮可祛风除湿,一枝香可以平肝火,马齿苋清热利尿,蒙花明目退翳,槟榔行痰醒酒……”方联海认为,草药事关人命,每个人都要烂熟于心,以免抓错药。
由于出售的中草药价格低、品质好、斤两足,九龄堂客源不断。尽管中草药的进价会根据时节的不同,出现变化,但方联海都只上浮10%的价格出售给乡亲们。“方医生的药,质量很好,从来不掺假,而且价格很实惠。”村民武树康告诉记者。
在这家药铺,从清朝墨客的题词,到各个年代百姓的锦旗,呈现出的是一部方家人“良心药”的“编年史”。
为了救人,老山参又算什么?
“方老给人把脉从来不收钱,连有人赊欠也从不记账。”武树康告诉记者。由于患上严重的肝硬化,又没钱医治,他一心想放弃治疗。消息传到方联海耳里,他主动上门免费医治。经过10多年的中药调理,武树康的肝病再也没有复发过。
武树康这样的例子在中山镇俯拾皆是。只要遇到家庭困难的乡亲到方家药店买药,方联海都会免费赠送。“我有退休工资,家里的其他人也有一定的收入,我们不想靠卖药挣钱。”
方联海之所以有退休工资,是因为在退休之前,他是一名教师。在方家的家族内部有规定,药铺传女不传男,传幼不传长。“这是因为女性更细心、更善良,适合管理药铺,也有扶持弱小子女的意图。”只是方联海那一辈没有妹妹,只好由他代管。因此,九龄堂药店从1954年开始,就由他妻子经营,只是老伴瘫痪后,他才重新接过了担子,经营起自家草药铺。在方联海心中,“九龄堂,只是一个给大家买药提供方便的地方。”
由于地处山区,中山镇上,常有被毒蛇咬伤的病人。因为条件简陋,在救治时,方联海只能用嘴吸吮毒液,然后找来草药捣烂,用温开水把伤口洗净,再用草药敷在伤口上。“他是在用生命救人。”一名前来看病的乡亲说。
而方联海的行为以及九龄堂现有的一切,都源于方联海15岁时的一次经历。
那时,一个外地人在中山镇街头突然昏倒。“面色苍白、四肢颤动、呼吸微弱、脉搏无力。”方联海的爷爷方九龄闻讯,立即赶到现场,在给病人把脉后对跟在身旁的孙子说,“不行,必须用人参来救命。”
方联海的家中有一支从东北运来的老山参,是全家的宝贝,不到万不得已,舍不得拿出来用。爷爷说,“为了救人,一只老山参又算什么呢?”方联海当即飞奔回家,取出人参,切片、磨粉、兑水,给病人灌进口中。
半个时辰过后,那人苏醒过来,给众人磕了一个头就走了。“爷爷不仅没有问这人要药费,还追去送上了两个馒头。”
一个月过后,那人再次出现在中山镇,在方家药摊前放下两支上好的人参、几百块钱和一封信。原来,被救的人是重庆来的大客商,这是专程感恩来了。
此后,方家人把两支人参收藏起来,按照信上的叮嘱,用送来的银子和自家积蓄,扩大店面,开起九龄堂药铺。
“挨着药铺,做事就要配得上”
在建九龄堂药铺的时候,方九龄还特地制作了一块牌匾。这块漆黑的扇形木匾上画着两支银白色人参,中间写着“人参”二字,其中的“人”字上加三撇,这又成了一个变体的“心”字,“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记者采访时,一名老婆婆带着小孙子来看病。“小朋友,让我看看,到底怎么了?”方联海笑着拍拍小男孩的脑门说。接着,他取出一个白布小手枕,待小男孩把手放在上面后,方联海将手放在小男孩的手腕上把脉,又让小孩子伸出舌头看看舌苔。
当方联海用小狼毫,饱饱地蘸上一笔,开出药方后,拉开装着中药的抽屉,准备取药。顿时,一阵醇厚温和的药香便在药铺内弥漫开来。
和药香一起弥漫开来的还有方联海的行为。
中山镇的陈紫琴老人每个月有100元的遗孀补助,但是10月份的补助一直没有打到卡上。听到此事,方联海赶忙去找为老人保存存折的乡亲家,为老人找回了这100元。
村民王平左下肢坏死,家庭困难,无钱就医,也是方联海牵头,挨家挨户为他募捐。最终,干部群众凑了6000多元,帮助王平做了截肢手术。
而乡亲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回馈方联海。有一年,对面山上的一村民病了几个月一直在方家药铺免费拿药。病好后,他自己上山去找了一样东西送到了方家。那是一颗樱桃树,如今就栽种在药铺后院,枝繁叶茂。
赵世容在方家药铺斜对面开了一家布店,这些年,卖布的时候她都会多裁出一些给客人。“挨着药铺,做事就要配得上。”
行走在九龄堂所在的老街上,依稀能够看到,清道光年间立下的禁卖发水米石碑,光绪十三年的“木帮公罚”,冯三姐的石板糍粑“烫手货不收烫手钱”;老秤匠廖明德一生不做“缺斤少两”秤……
而这条老街也即将迎来“方家药铺”的第13代传人——方联海最小的女儿方和兰。这个已经传承了360多年的药铺将继续在老街中静默。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